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二)

时间:2018年03月01日点击:

形势与政策2018年春季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二)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课程类型:公共平台课

总学时及学分:8 学时 0.5学分

适应对象:本科一年级

主要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执行日期:2018年3月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是我国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门课的特点是动态性和时效性。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我们根据教育部最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编写了课程教材,教材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热点、外交等角度出发,深刻剖析我国现实国情、党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十九大以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我们党如何践行“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重大问题,帮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依据“形势与政策”教材,构建七个专题:专题一 2018年“两会”学习;专题二践行“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三 如何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专题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题五 乡村振兴的改革路径;专题六 数字经济——创新经济发展的倍增器;专题七 中国外交的大手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题一 2018年“两会”学习

1.1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过去五年工作回顾;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1.2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学习: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1.3“两会”热点学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要内容、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宪法修改、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等相关内容。

教学基本要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8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出了广大群众所关心的。要从整体上把握2017年国家各项工作内容及其取得的成绩,了解2018年主要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任务,认识到中国梦之于当今中国的重大意义。掌握“两会”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点: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教学难点: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专题二 践行“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1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实现民族复兴。

2.2“四个伟大”的基本内涵: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2.3“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伟大梦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政治保证;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和正确选择。

2.4“四个伟大”形成的逻辑。

2.5推进“四个伟大”的重大意义:理论意义:“四个伟大”系统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明确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历史使命、实现什么奋斗目标、依靠什么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意义:“四个伟大”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根本方向,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教学基本要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是一个需要贯通起来理解、结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贯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什么是“四个伟大”,了解“四个伟大”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掌握“四个伟大”的内涵和逻辑关系,增强学习和践行“四个伟大”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四个伟大”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四个伟大”是一个有机整体,“四个伟大”的重要现实意义表现在哪里。

专题三 如何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3.1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把“需要”和“生产”的矛盾,改为“需要”和“发展”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2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标明了党的全新历史方位;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顺应中国人民更加广泛和丰富多样的生活需求;提供制定新时代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3.3学习和把握十九大报告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深入全面地理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后“变”与“不变”的关系,要求我们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认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要依据和新要求,理解了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的重大意义,正确学习和理解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

教学重点: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的重大意义;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要求。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变化,正确理解社会主要矛盾新表述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正是这些方面的变化使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表述。

专题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4.1怎么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动能转向新的增长动能。

4.2怎么办:新发展理念与“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亮点。推动创新发展;推动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开放发展;推动共享发展。

4.3如何干:新发展理念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消除资源优化配置和要素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破解发展约束,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

4.4抓重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理解和把握新发展理念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系。

教学重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

专题五 乡村振兴的改革路径

5.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一个全新战略部署,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新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意义十分重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5.2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战略保障。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改变农村的发展只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功能只是提供农产品的传统观念,树立“城乡等值”“共存共荣”“共建共享”的新理念。

5.3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小城市发展。小城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落实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作用。

5.4振兴乡村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激励更多优秀的人才下乡创业,延伸城市的价值链,资本链,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强农村干部、农民和新型主体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动农民致富,推进乡村发展。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使学生正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地位,准确理解和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诸项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战略保障,小城市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留住和培育人才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举措。

教学重点:振兴乡村战略诸项目标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难点: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战略保障;如何认识振兴乡村的关键在人才,乡村如何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专题六 数字经济——创新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6.1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数字经济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运转良好,因为它创建了一个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环境。

6.2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包括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文化在内的管理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实践,我们原来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受到了真正的挑战。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32.9%,而且,数字中国建设将加速全球数字化进程,为世界提供“中国样本”和“中国方案”。

6.3中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引领者。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数字化投资与创业生态系统。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占到全球电商交易总额40%以上,据估计,中国电商交易额现已超过英、美、日、法、德五国的总和。中国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额相当于美国的11倍。 全球1/3的“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非上市初创公司)为中国企业。 

6.4把握数字经济大趋势未来前景更美好。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对当今世界的深刻影响。

专题七 中国外交的大手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传统国家集团的构架。

7.2人类命运共同体背后的中国文化。天下和合真情一家,世界各国休戚与共。

7.3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有效运转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为制度基础。着眼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应按照构建包容联动的世界发展治理格局、开放合作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安全高效的国际金融和市场治理格局的要求,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制度和规则保障。

7.4当前,我国发展正从“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变。“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一带一路”建设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合作发展平台,能够把中国同各参与国的利益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把握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保障,理解“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如何完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正确认识“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途径。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背后的中国文化,这对于我们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

内容

理论课时分配

第一讲

2018年“两会”学习

2

第二讲

1.践行“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如何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2

第三讲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乡村振兴的改革路径

2

第四讲

1.数字经济——创新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2.中国外交的大手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总 计

8

 五、教学建议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到底应该怎么教,是一个争议比较多的问题,有的主张“讲座式教学法”,采用讲座的形式上课;有的主张引进“案例教学法”,使课程更为生动,有的主张“互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主张“实践教学法”,更多的让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应该说,上述这些主张都是教学实践中的有益和成功的探索,都值得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学习借鉴,然而,作为课程化教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仅仅用上述某一种教学法,显然是不够的,“怎么教”必须与“教什么”结合起来。教学有道,教法无常,但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讲授与对话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六、考核评价方法及要求

本课程采用综合评定考核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学习的主要目标由获得结业成绩转向获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突出对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实践行动的考核。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本课程自2017级本科生2017-2018-2学期开始,加入在线学习部分,学生课下完成,在线学习系统提供成绩,该部分成绩按20%计入总评。因此,本课程总评成绩构成为:在线学习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60%,平时成绩2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考勤情况、平时作业。

七、教材与主要教学参考资源

教材
时事报告杂志社: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2018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

6.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16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4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

制定者:刘  亚  2018年1月

          审核者:刘  亚  2018年1月

          批准者:李锡英  2018年1月